核心阅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是国家认同、民族交融的情感纽带,是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石,是中华民族绵延不衰、永续发展的力量源泉。我市持续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在构建社会面宣教阵地、队伍、载体和方式等方面持续发力,构建起覆盖全域、深入人心的常态化社会面宣传教育机制,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参观聂耳相关展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聂耳故乡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图为航拍聂耳广场。
市民在聂耳故居旁休闲娱乐。
在云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开幕式上,歌舞表演《石榴籽》让民族团结理念可感可触。
□ 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宋蝶/文 曾永洪/图
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是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玉溪市聚焦“有形有感有效”要求,在构建社会面宣教阵地、队伍、载体和方式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创新,构建起覆盖全域、深入人心的常态化社会面宣传教育机制,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持续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
多元阵地
织密教育网络
为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融入日常,玉溪市整合全市资源,构建分布广泛、功能多元的网格化教育阵地,有形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常态化宣传教育。把聂耳纪念馆、孙兰英烈士纪念馆等21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建成主题教育馆4个、研学基地3个;在人员密集场所打造主题公园9个、主题街区5条、主题广场7个;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进景区”,加大旅游业从业者培训教育力度,提升景区育人功能,推动宣传教育融入各族群众日常生活。
“教育基地侧重理论阐释,主题公园强化氛围营造,实践站点突出互动体验,不同阵地之间可以实现功能互补。”玉溪市委统战部(市民族宗教局)示范创建科科长郭照明介绍,依托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县、乡、村三级教育实践站全覆盖,全市119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19.4万名志愿者,坚持每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宣传活动,每季度举办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群众参与度、满意度,有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常态化宣传教育。
此外,玉溪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学校教育当中,持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作用,组织开展经典朗诵、礼仪教育、传统技艺传承活动;积极推进戏曲、书法艺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各学校充分利用身边资源,组织学生走进传统文化遗址、博物馆、展览馆等,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以朗诵、演讲、征文的形式谈感想体会,交流思想,分享收获。通过活动的有效开展,全面提升了中小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玉溪市教育体育局基教科科长袁正介绍,下一步将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和政府各方面积极参与,构建多方协同、多元推动的工作格局,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伴随青少年终生的生活方式和锐意进取的精神源泉,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建设队伍
扩大宣讲声量
“我们把花灯说唱、民族舞蹈等融入政策宣讲,用老百姓喜闻乐见、听得懂的方式把民族政策等讲给大家听,老乡们一听就懂。用他们熟悉的语言和方式宣讲,道理才听得进去。”元江县民政局退休干部、曼来镇百姓宣教队负责人张有华说。
在玉溪,像张有华这样扎根基层的宣讲员还有很多。为充分壮大宣讲力量,市、县两级分别从宣传、统战、民宗、党校、教育等部门和大中专院校中挑选骨干力量,在深度宣传教育培训合格后,聘为市、县宣讲团成员,深入各领域广泛开展主题宣传教育。
建强网络宣传队,率先成立“云岭石榴红”网络宣传队。从玉溪市各级融媒体中心、新媒体专委会和其他网络媒体从业人员中选聘40余人担任网络宣传成员。通过组织开展主题采风宣传报道,用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的视角创作更加亲民的作品,宣传各族群众团结奋斗的故事,不断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形成“网上网下倡团结、线上线下铸共识”的良好氛围。
建强百姓宣传队,在民族地区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双语”宣讲队伍。结合基层群众实际需求,大力培育红塔区“哇家玉溪”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澄江市“仙湖之声”百姓宣讲团、峨山县“银发宣讲团”、元江县曼来镇百姓宣教队等多支基层特色宣讲队伍,面向基层各族群众广泛开展“党的理论我来讲”“送课到基层”等活动,采用“接地气”的方式,广泛开展社会面宣讲。
丰富载体
拓宽传播维度
郭照明介绍,玉溪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了城市肌理与文化血脉中,通过户外宣传、文化符号、新闻媒体、文学艺术等多元载体,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矩阵,让民族团结理念可感可触、入脑入心。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文明城市创建氛围营造统筹谋划,用好户外公益广告、墙体彩绘、街景小品等文化宣传元素,全市各社区、景区、建设工地、城市绿化公园等均有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标识。
在着力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过程中,全市建成以聂耳命名的场馆建筑12个,打造了聂耳山、聂耳桥、聂耳雕塑群等标志性文化符号建筑。澄江、江川积极塑造古滇王国、李家山青铜文化形象,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发动市内多家新媒体共同发声,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介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着力构建起“报台网微端屏”一体发力的媒体宣传矩阵。
收集整理聂耳一生创作的42首音乐作品,编辑出版《聂耳为国而歌》等12本专著。以“民族情·中国心”为主题创作的《花腰恋歌》,荣获第十三届世界民族电影节两项大奖。2023年,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由玉溪聂耳师生合唱团编排演唱的《小雅·鹿鸣》,引发数十万网友点赞、上亿网民关注,登上央视总台元宵晚会的舞台。
从城市地标到乡村墙绘,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平台,玉溪通过多元载体协同发力,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持续增强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行动上形成合力,从而产生强大的归属力和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创新形式
激发参与热情
为让更多民众积极参与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中来,玉溪跳出传统宣教模式,以“深度、常态、参与”为切入点,创新打造主旨宣教、便捷宣教、文化宣教三类特色宣教,让理论宣传既有思想高度又有民生温度,既保持常态化推进又充满参与感,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族群众心中落地生根。
主旨宣教重深度。在全省率先发布《玉溪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公约》,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推动者、引领者、建设者。每年1月组织各级各部门在各领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纵深推动宣传教育全覆盖。组织全市基层党支部每年至少开展1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党日活动、举办1次民族团结进步知识测试,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
便捷宣教重常态。制作并积极推广使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移动通信视频宣传彩铃,让宣传教育更加贴近群众生活。利用主流网站、微信平台组织开展“玉溪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学习线上测试”活动,全市10余万名各族群众参与。
文化宣教重参与。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纳入玉溪市“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惠民演出活动,每月常态化开展“同升国旗·同唱国歌”活动。
此外,玉溪通过节庆搭台、文化唱戏,在火把节、端午节等节庆期间组织开展形式丰富、群众参与的文体活动,以民族节庆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今年端午节期间,江川区举办的“民族团结杯”高原湖泊端午龙舟赛是近三年来参加队伍最多的一次。“我们精心策划系列活动,以体育竞技与文化交融为纽带,让各民族同胞以舟为媒、以桨会友,在同舟共济中深化情感共鸣,在奋勇拼搏中凝聚团结共识。”江川区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吴冬丽介绍,通过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让“同唱一首歌 同为一家人”的民族团结理念深入人心,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在各族群众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