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丹
在澄江市国道245线旁,一家土特产店里总飘着藕粉的香味。店主李小凤忙着给外省顾客拍摄视频,示范讲解怎么冲藕粉不会有疙瘩。遇到来店里购买土特产的游客,她总是耐心讲解和推荐,每天都以饱满的热情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李小凤既为澄江的土特产做推广,又展现了澄江人的谦和。
李小凤的土特产店在国道边守了18年。从2007年只有几平方米的小平房到现在100多平方米的铺面,从开始的10多种土特产到现在的50多个品类……支撑她把生意做大的从来不是花哨的营销,而是两个字——“诚信”。2004年该店被授予“优秀直销店”和“流通领域商品满意示范店”称号,2008年获评“澄江县食品安全示范店”,2014年李小凤被授予“优秀售货员”荣誉称号,今年7月李小凤以诚信经营的口碑入选第十届“玉溪好人”。
亏本的订单,赚来了人心
“诚信经商,守信为人”一直是李小凤生意经中的第一遵循。曾经有一名四川客人找她订了10多箱玫瑰糖,约定3天后取货,当时因客人采买数量多,便每瓶优惠了5元钱。没想到李小凤去进货时,厂家每瓶涨了5元,相当于这笔订单不仅不赚钱,还得赔上油钱和路费。但为了让客人有满意的消费体验,李小凤仍然按照原定价格给客人发货。货如期发出,她只字未提涨价的事。
谈起这件事,总有人说:“小本生意,经不起这样亏。”但在李小凤看来,已经成交的事,就得按照谈好的价格来,答应了就要做到。她总是笑着说:“亏钱是一时的,亏心却是一辈子的。”
在10余年的经营过程中,有时候客人将手机、钱等贵重物品遗落在店内,还有的客人买了货物忘了带走。没被认领的遗失物品,失主第二年来到店里的时候,全部都完好保存。正是李小凤始终坚持诚信经营,以质量求生存、以诚实待客和热心服务的经营态度,赢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被当地群众誉为“信得过的个体户”。
进货时多较点真,卖出去才安心
“我们卖的是食品,进嘴的东西一定要严把质量关。同样,我们卖的也是澄江土特产,是外地人嘴里的口碑。”李小凤常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进货、搬货、销售等一系列工作,李小凤都亲力亲为,严把每一道工序,将质量放在第一位。
为了保障商品质量,她查看送货厂家的各种合格证,每年带头与属地市场监管所签订安全责任书,建立了严格的商品检验及销售台账制度,对所有商品的供应商进行严格审核。包括索证、索票,了解供应商资质及信誉情况等,亲自验货、收货,到货必查,决不允许一件问题商品进入店中。同时,将所有商品的信息,如商品的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录入销售台账,使每件商品都有据可查,从根本上避免了过期劣质商品流入。
厚厚的销售台账里记着每件商品的批次、产地、进货时间等。她总是严肃认真地说:“这是给顾客看的,要是哪天顾客问起,我能拍着胸脯说清楚这个东西是哪天进的、放了多久。”
这些年,她的店没有出过一次过期食品纠纷,反倒是老顾客越来越多。大家总说:“买她的东西,吃得踏实,送人也放心。”
诚信既落在生意中,也体现在生活中
这些年,店越做越大,李小凤的“诚字经”也越念越实。她说:“有人说现在做生意得会吆喝,可我觉得,把‘诚’字刻进骨头里,比什么广告都管用。”现在,不少老顾客成了李小凤的朋友,有的还帮她介绍客源,甚至有的直接成了“特产店推销员”。
一直以来,李小凤坚持以一颗诚信的心来面对自己的事业,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诚实守信。在家里,李小凤孝敬公婆,时时关心老人的身体情况,并且教育自己的女儿要做一个尊老爱幼、诚实守信、时刻为别人着想的人。在与邻居的相处中,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需要帮忙的地方,李小凤都会第一时间出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为邻居排忧解难;不管是哪个同学生病或者是同学的家人生病,李小凤都会积极组织同学们捐物捐款,争取帮助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同学。“捐物捐款时,李小凤总是第一个捐,她做事我们放心,大家都相信她。”李小凤的爱心得到街坊邻里和同学们称赞的同时,也赢得了大家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