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科学技术协会
您当前位置: 玉溪市科技馆
同唱一首歌 同为一家人——玉溪市科普夏令营研学让科学与团结之花共绽放
2025-08-21 17:16:08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力军。2025年7月至8月,由玉溪市科协、团市委、市教体局、市少工委联合主办,玉溪市科技馆协办的 “同唱一首歌 同为一家人” 科普夏令营研学暨民族团结一家亲各族青少年交流同心营活动,将科普教育与民族团结教育深度融合,为红塔区、峨山县、通海县、华宁县等地500余名青少年,打造了一场 “科学赋能成长、团结凝聚力量” 的青春盛宴。

1

启动仪式拉开序幕,双引擎驱动成长之旅

7月24日,活动在玉溪市科技馆正式启动。这场专为青少年打造的暑期实践,以 “科普研学 + 民族团结” 为双引擎,精心设计A、B两条特色路线:A路线串联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聂耳纪念馆等资源,让孩子们在自然探索中触摸历史温度;B路线融合峨山县非遗馆与科技馆,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感受文化魅力。两条路线如同并行的纽带,将各族青少年紧紧连在一起,开启了一场跨越盛夏的团结之旅。

2

科技为翼:在探索中点燃科学梦想

在市科技馆广场,随着倒计时“5、4、3、2、1——发射!”号令,两枚火箭模型直冲云霄,广场上的欢呼声此起彼伏。这是活动中最令人热血沸腾的瞬间,也是科技梦想照进现实的生动写照。

在A路线中,青少年们的科学探索之旅从澄江化石地博物馆开始:4D光影技术带他们“穿越”到5.3亿年前的寒武纪,与远古生命“对话”;在聂耳纪念馆讲述红色故事,在科技馆,“小小科普讲解员”早已就位,带领同伴畅游科技大本营,问答互动中,“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等问题,在你问我答中传递着趣味知识,答对者获得的文创小礼品,更成了“五个认同”的种子。

B路线则上演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在峨山县非遗馆,孩子们跟着传承人学习花灯技艺,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回到科技馆,他们又化身“小小研究员”,在实验互动中感受科技魔力。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让文化传承有了新的表达,也让科学探索多了份人文温度。

航天科普大讲堂上,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的故事催人奋进,从“东方红”到“嫦娥”的航天跨越视频震撼人心,“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悄悄在青少年心中扎下了根——这是7月24日、25日两期活动中,最动人心的成长瞬间。

3

团结凝聚力量:小手拉大手共绘同心圆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在聂耳纪念馆,各族青少年担任“小小星火”讲解员,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讲述国歌诞生的故事。红色基因在代代相传中焕发新生,也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在孩子们心中愈发清晰。

8月19 日至20日的第三、四期活动中,香包制作的丝线将各族孩子的手牵在一起,科学实验秀的奇妙现象让大家的笑声融成一片,亲手组装的火箭模型带着共同的梦想升空。“我认识了彝族的小伙伴,还学会了做香包!”“原来每个民族的节日都这么有意思!”孩子们的分享里,藏着最真挚的团结情谊。老师们则表示:“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悟,民族团结的意识自然而然就培养起来了。”

“小手拉大手”的温暖在持续蔓延:参与活动的学生主动拉起家长、同学走进科技馆,带着他们体验科技魅力、讲述民族故事。让一个人的收获变成一家人的成长,团结的种子从校园播撒到家庭,在玉溪大地上画出一个个温暖的同心圆。

花开向阳:让科学与团结的力量持续绽放

这场跨越夏秋的青少年盛宴,以玉溪市科技馆为核心枢纽,串联起自然、文化、红色、科技等多元资源,既让青少年在实践中提升了科学素养,更在互动交流中增进了各族情感,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未来,玉溪市科协将继续发挥科技馆科普教育阵地作用,深耕“科技+民族团结”教育模式,策划更多优质活动,让科学的光芒照亮青少年成长之路,让团结的花朵在更多人心中绽放,为玉溪市科普事业与民族团结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玉溪市科协)

主办:玉溪市科学技术协会

制作:玉溪网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

备案号: 滇ICP备09007698号-1

滇公网安备53040202000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