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门科普网欢迎您!!!
您当前位置: 易门 >> 通知公告
第一届“易门县最美科技工作者” 先进事迹公示
2021-05-20 09:59:51

根据《关于开展2020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的通知》(易科协联发〔2020〕1号)文件,经易门县科协、县委宣传部、县工信局组织人员,对2020年度“易门县最美科技工作者”推荐材料进行评审,拟表彰尚卿、杨海梅、曾类文、谷顺礼、李艳华、陈全坤、王欢、李灶福、王国宏、刘勇10名同志为第一届“易门县最美科技工作者”;拟表彰王万亮、吴丽琼、史亚琼、徐阳、郭占伟5名同志为第一届“易门县最美科技工作者”提名奖。现对拟表彰人员情况予以公示,情况如下:

一、第一届“易门县最美科技工作者”

1.尚卿,女,汉族,大学学历,山东莱芜人,中共党员,1971年4月出生,1991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易门县人民医院第一党支部书记,主任护师。

主要事迹和贡献:易门第一批冲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人员,援鄂医护人员。工作29年,从一名护士成长为主任护师,先后在内科、内儿科、急诊科、神经内科和管理岗位工作,参与了创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创建优质护理病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追踪检查、护理临床路径病种拓展、DRGS付费制度改革、大型医院巡查等重要工作,圆满完成院领导交给的工作任务。组织完成的《腭裂整复术的护理经验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应用拔罐中药膏联合治疗老年患者输液渗漏的效果分析》《延续护理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肢体主干血管阻断训练预防中风病的护理应用》等科研项目,在国家级医学刊物发表护理论文7篇,4次获得县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获得县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工作中,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顾全大局,服从分工,团结协作,严守医务人员“不准”规定,恪守职业道德,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热心为患者服务,以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医德医风赢得了同事和患者的好评。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和县“三八”红旗手。主要是:1.注重自身素质提升。时刻牢记医务人员的初心和使命,不断学习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精益求精提升医疗技能,曾被选派到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进修,先后参加了抗击“非典”疫情的防控、甲型H1N1流感防控、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应预案的制定及急演练,主动请战,到一线参加了我县“非典”疫情、“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多次成功参与抢救乌头碱中毒、野生菌中毒、心肌梗塞、脑梗塞、脑出血等急危重患者200余人次。2.注重临床带教。积极在医院推广《患者安全目标手册》《内科急救护理常规》《内科护理常规》《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等规范取得效果,重点规范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术、急性胰腺炎护理术、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内分泌系统急危重症救治、中毒急救等抢救程序、气管切开术护理等操作规程,撰写专题护理技术报告,多次开展《护理纠纷案例分析与防范对策》《提高护理查房质量的方法与技巧》等学术讲座,累计培养科室业务技术骨干5名,指导培训实习生300余人次。3.主动投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1月24日,我院确诊了1例(我市首例)武汉返乡的新冠肺炎患者后,主动放弃春节休息、上交请战书,毫不畏惧,与其他同事立即投身到全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积极参与制定本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案制定、想方设法筹集防控物资,保障供给;2月17日,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参加云南省第援鄂医疗队,经组织层层筛选,19日与其他同事奔赴湖北武汉,投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前线,按照统一安排,她所在的医疗队接管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发热一区,与其他3名队员负责整个医疗队的防护物资和生活物资的申领、调配、管理、消毒和发放,及时制定出管理方案及工作流程,工作中时刻严守纪律、顾大局、服从安排,时刻以优秀共产党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怕苦累,努力身体不适和心里巨大压力,不断增强抗疫必胜的信心,经过一个多月的生死考验,以医务人员零感染的成绩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2.杨海梅,女,汉族,大学学历,云南易门人,中共党员,1977年3月出生,1997年9月参加工作,现任易门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易门第一批冲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人员,援鄂医护人员。工作23年,从一名护士成长到护士长,先后担任内1科护士长、急诊科护士长、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工作中,时刻树牢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的思想,牢记初入医务工作者时的誓言,恪守医德,不断在实践中学习,精益求精,提升自身素质,经常把自己的好做法、好经验毫无保留的与同事分享,传给新同事,带领团队全心的投入,以良好的专业素质、一流的服务质量,得到了患者和患者家属认可,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近年来,先后参与了二甲医院评审、创建优质护理病区、二甲综合医院提质达标、大型医院巡查、公立医院工分制绩效改革等工作,圆满完成院领导、科室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2014—2018年,每年均被医院评为优秀工作者或履职考核为优秀,2019年荣获县级三八红旗手。主要是:1.舍小家、展大爱。护理工作,日复一日,琐碎繁杂,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一名护士长,总是不厌其烦、迎难而上,干在前、作表率。特别是重症医学科,患者急救概率事件多发,因为工作,经常早上班、晚下班、假日不能休,经常放弃照顾家庭孩子、操持家务时间,为患者默默坚守,减轻患者的病痛;2020年1月24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疑似病例在易门出现,包括自己在内的全体医务工作者,放弃春节休假,迅速集结,主动写下请战书,立即投身一线控疫情。2月17日,组派援鄂医疗队,通过层层筛选参加云南省第六批援鄂医疗队,自己与援鄂的另一位同事,听党指挥,毫无惧色,连夜剪去飘逸的长发,准备防护物资和生活必须品,第二天凌晨,告别瘫痪卧床的母亲,把儿子和四位老人交给丈夫,驰援湖北武汉。2.担重任、作表率。抗疫不胜,誓不还家,这是请战书上的誓言,19日晚,援鄂医疗队到达武汉,店门紧闭,万人空巷,按照统一调度,被分配到武汉市中心医院20个发热之一的1区工作,进入隔离病房上岗每天四个班,一天24小时不间断轮换,加上岗前、岗后防护用准备,每天工作均超8个小;发热1区,没几天,病床满员,在岗期间,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主动服从组织安排,不退缩、不放弃,尽可能减少食物和水摄入,少上厕所,充分利用时间,用心用情做好高流量吸氧、心理治疗、康复训练等系列护理工作,减轻患者痛苦,32个日日夜夜,发热1区累计收治护理40名病人,31人治愈出院,9人根据组织安排转其它病区治疗。

3.曾类文,男,汉族,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70年5月出生,1992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云南林缘香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工作11年,一直在云南林缘香料有限公司科技与负责管理工作,是玉溪市第六届中青年学科技术带头人。2008年12月全面参与云南林缘香料有限公司从普洱整体搬迁至易门的各项建设工作,在公司建设3个研发平台,在国内率先采用负压脑油回收技术、酸碱提浓回收水全循环技术,把冰片及其系列产品的最新科技成果充分融入到建设中,实现冰片生产工艺废水零排放。2014年以来,担任公司“田禾院士工作站”的副站长,“玉溪市松属林化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主任,先后参与并主持了“提高α-蒎烯生产冰片的安全性技术项目研发”“轻油分离回收技术项目研发”“高效冰片生产成套设备项目研发”“从松节油中充分提取α-蒎烯和β-蒎烯的加工设备项目研发”“松节油高纯度α-蒎烯、β蒎烯精馏萃取项目研发”“高纯度微粉冰片生产技术研发”“优质冰片清洁高效生产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冰片生产过程中副产物回收龙脑新产品研发”等项目的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为公司每年带来收益均在1500万元以上,本人参与的公司科研团队,共获发明专利授权5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0件,已受理尚未授权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5件。主要是:1.优质冰片研发与应用,冰片的转化率提高7.5%,杂质含量降低50%,生产成本下降10%以上;药用级松节油研发与与应用,开发出药用级松节油,建成年产500吨生产线,公司产生了较好经济效益,填补了云南省无药用级别松节油的生产空白;新型冰片研发项与应用,成功开发出“新型冰片”,实现100吨/年量产,复方丹参滴丸产品正在美国FDA进行的三期人体临床试验,如果临床试验最终通过,对中国中药产业发展和中药进入国际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公司在安全生产、质量管理等方面,主动融入科技成果,生产成本明显降低,企业产品竞争力大幅提高。公司目前还进行蒎烯连续分馏技术及改造科技攻关,以降低冰片重金属、砷盐,开发副产物提取葑醇、莰烯等,现冰片技术装备、企业管理在全国领先,生产规模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在国内连续多年保持第一。2019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75亿元,上缴税收1550万元。

4.谷顺礼,男,彝族,初中学历,云南易门人,中共党员,1971年8月出生,2006年4月在村委会工作,现任水塘村委会党总支书记、主任,易门县水塘阿告米核桃协会会长、核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7年来,一直热心核桃新品种引进与推广、实用技术培训、科普宣传,先后牵头发起成立易门县阿告米核桃专业合作社、易门县水塘阿告米核桃协会,带领浦贝乡水塘村及周边村村民发展核桃产业,主动对接市场需求,促进农民增收,助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2013年合作社被玉溪市农业局评为市级示范社,2014年合作社被云南省农业厅评为省级示范社、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国家级示范社,2015年“阿告米”品牌泡核桃商标被玉溪市工商局评为市级知名商标,2018年谷顺礼同志被云南省科技技术厅认定为云南省科技特派员。现“阿告米”泡核桃已远销广西、四川、贵州等地,产品供不应求。主要是:1.2012年与水塘村18户核桃种植大户共同发起,出资80.26万元,成立了易门县阿告米核桃专业合作社,被选举为理事长,带领专业合作社领导班子及社员,发动水塘村委会12个村民小组577户种植核桃11000余亩,带动周边村600余户种植核桃8000余亩,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核桃;近几年,合作社按照“扩规模,打品牌,提品质,拓市场”的思路,采取“分散经营,集中管理,联合对外、统一销售”的方式,购置剥青皮机、冲洗机、烘干机,免费为社员去青皮、洗鲜果,并在购销环节上下功夫,与社员按市场参考价先行签订干果一等品、二等品的收购价格,销售后对社员进行二次返利,一等品每公斤返利3元、二等品每公斤返利1元,次等品由合作社出面联系外地客商,价格由会员与老板面谈,按客商收购价直接付给果农,合作社年底获利按股分红,合作社运作模式得到了广大社员的认可,现合作社每年产值均超500万元,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达111.26万元,固定资产已超100万元。2.2014年,联合120户热心核桃种植的科普户共同发起,成立浦贝乡水塘阿告米核桃协会,被选举为会长,带领协会领导班子,聘请省市县专家,每年定期开展科技培训,讲受核桃冬季整形修剪、防止病虫害、追施化肥等核桃生产管理技术要点,全力提高果农种植技术;组织力量,引进5个核桃实验新品种,免费为会员封嫁接枝,对劣杂品种和铁核桃树进行改良,新品种嫁接成活率在95%以上,提升“阿告米”泡核桃产品质量。3.2016年担任水塘村委会党总支书记以来,按 “市场定位、突出特色、合理布局”的原则,加速土地合理流转,推进农户土地的联合经营、集约经营,推动“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成效明显。2019年,水塘村种植豌豆4300亩、烤烟3800亩、樱桃1600亩、中药材400亩,烤烟、畜牧、林果、蔬菜和劳务输出等五大产业实现收入3060.85万元。

5.李艳华,女,彝族,大学学历,云南易门人,中共党员,1966年12月出生,1987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易门县林业和草原局科技产业站副站长,正高级工程师。

工作33年,一直从事林业科技推广、林业产业发展和森林资源培育等工作。先后担任市政协委员,市、县党代表、工会代表,省林学会代表,县科协代表,县乡土人才协会理事,云南省农函大教师,县“巾帼宣讲团”成员。先后负责或参与完成28项国家、省市县项目规划或作业设计文本编制,规划发展油橄榄10万亩、板栗5万亩、野生食用菌促繁20万亩,主持或参与完成了退耕还林、干果基地、特色经济林、木本油料、石漠化治理、陡坡地治理等30多项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参与云南省板栗地方标准、玉溪市油橄榄地方规范制定;参加“易门早板栗1号、2号和易门1号、2号、3号板栗优良无性系”板栗良种选育,3个良种通过省级认定、审定,并在生产中推广;累计开展技术培训359期25849人次,发表科技论文12篇,获省、市、县科技进步奖12项,获省“五一巾帼标兵”“易门工匠”等荣誉8次。主要是:1.工作扎实。不怕苦累,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执着追求,钟情于青山绿水,默默为造福子孙后代而坚守。1991年,被指派到梅营林场全面负责林场的林业生产,一扎就7年,改造绿化荒山5619亩,林场森林覆盖率提高33.14个百分点,洪水含泥量减少74%,5个研究项目有4个项目获省市县科技进步奖;实施工程造林以来,一直坚持一线工作法,深入项目实施地,严把工程规划设计及造林质量关,逐小班逐地块开展施工作业设计和开展检查验收,参与或先后组织完成退耕还林3.37万亩,重点公益林管护作业90.39万亩,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作业17.2万亩。2.技术过硬。刻苦钻研,熟练掌握相关工作技能,负责十街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期间,跋山涉水,对8个村96个组逐一制定林改方案,以累不垮的韧劲,按时安质按量完成17.16万亩林地确权发证,2012年被县政府评为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先进工作者;在生产实践和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先后主编或参与编撰《易门优质早板栗综合标准》《板栗低产园改造技术示范》《核桃栽培管理实用技术》《油橄榄栽培管理技术规范》《易门县油橄榄栽培管理实用技术》等,为林果栽培管理提供技术指南,组织和参与完成核桃、板栗、油橄榄等特色经济林造林37.48万亩,项目提质增效9.53万亩;不断改进林果嫁接技术,深入农村开展核桃、板栗等低产园改造示范,先后组织为林农嫁接良种板栗30万余枝、早板栗80万余株、泡核桃5万余株,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农村林果嫁接技术人才,自己曾在县总工会和县妇联举办的两次嫁接技能竞赛中获得第一名,2019年,易门板栗产量超1500吨、核桃产量超1000吨;3.实施“云菌”产业发展以来,在玉溪首创森林人家,负责或参与易门县示范家庭林场(森林人家)认定办法、易门县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共申报成功示范家庭林场16家,其中省级5家、市级11家;共认定“森林人家”31家,其中县级15家、乡级24家。示范带动林农361户开展“包山养菌”,面积6.875万亩、收入超7000万元。

6.陈全坤,男,汉族,大学学历,云南曲靖人,中共党员,1990年6月出生,2012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易门铜业有限公司技术项目部副主任(主持工作),冶炼工程师。

工作8年,在易门铜业公司先后从事技术管理、工程管理、信息化管理、支部党建管理等工作,参与云铜中试基地技改、公司环保高效清洁化生产改造工程熔炼吹炼系统项目的设计与建设、公司马干箐三防渣场工程(三期)等项目建设,参与的富氧底吹熔池熔炼低粗杂铜原料适应性技术的应用项目2017年获云铜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公司获云铜集团科技工作先进单位、知识产权保护奖;参与的多级余热叠加高效利用实践项目2018年获中国铜业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的复杂难处理铜精矿高效短流程冶炼制酸及余热回收一体化研究与产业化项目2019年获中国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云铜股份科技进步二等奖。本人2016—2017年获易门铜业生产经营和技改工作“十佳青年”,2018年获中铜公司科技工作先进个人。主要是:1.项目建设。在云铜中试基地技改项目试生产中,负责对底吹炉运行工艺情况开展冶金计算、物料衡算,项目解决了公司的生存问题,奠定了公司吃粗、吃杂差异化竞争的坚实基础,投产当年盈利近4000万元;在环保高效清洁化生产改造工程中,负责最为核心的熔炼、吹炼系统项目设计、建设及投用,创造专利20余项,项目解决了公司至少5-10年的发展问题,实现产能翻番,年产值达到50亿元,年盈利近2亿元,人均创利居中铝集团前列。2.工艺创新。将底吹炉由炉外分离改造为炉内分离,底吹炉设备改造由两托辊改为三托辊,对底吹炉炉体进行加长改造,开展转炉吹炼高品位冰铜的高效低碳冶炼技术、水冷烟罩与余热锅炉共用除盐水多级余热利用技术攻关,底吹熔炼渣、冰铜、粗铜等产物的安全高效、低成本运输方式的创新,熔炼、吹炼系统生产组织的确定,三托辊连转连吹炉内分离开创了国内先例,多项指标达到国内同行业一流水平。3.科学管理。2017年负责公司科技管理后,制定科技管理办法8个,强化科技研发、专利申报与管理,组织申报公司专利26项,其中本人为发明人专利19项,组织开展底吹炉加料口清理装置、底吹炉炉口顶焦、自动捅风眼机、渣口自动开度口机等的开发与研究,有效提升公司自动化水平,2017年公司技术中心被省工信委认证为省企技术中心,2018年公司高企重新认定获得通过;对公司安全环保工作实行化清单化管理,易门铜业马干箐三防渣场工程(三期)建设、新建初期雨水收集池项目建设、初期雨水处理系统建设、易门铜业环保高效清洁化生产改造工程后评价,有效解决了制约公司发展的环保问题,公司安全环保管理能力明显提升;全面履行第二党支部支部书记工作职责,抓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以党建融入推动中心工作,积极组织开展“两带两创”项目,2019年度两带两创项目实现创效2600万元。

7.王欢,男,汉族,研究生学历,湖北竹山人,中共党员,1984年9月出生,2009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贵研资源(易门)有限公司湿法车间主任,高级工程师。

工作11年,一直从事贵金属二次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主持建成专业化的失效石化催化剂贵金属再生利用生产平台,技术水平、生产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主持省级科技项目1项,参与国家、省级重点项目10项,发布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4篇,获得专利授权41项,参与制修订标准5项。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排名第三)、云南省专利一等奖1项(排名第三)、云南省专利三等奖1项(排名第三)、中国循环经济专利二等奖1项(排名第三)、中国有色金属科技论文优秀奖1项(排名第二)。主要是:1.主动深入生产一线,参与了制药行业碳载体催化剂钯快速提取技术研究、电子合金行业靶材废料中钌回收新工艺开发、石化行业贵金属回收技术研究,推动贵金属二次资源产业化项目顺利实施并投入生产。2.主持失效石化催化剂回收生产工艺优化技术攻关,充分借鉴庄信万丰、优美科、巴斯夫、贺利氏等贵金属回收利用国际巨头近百年的技术积累优势,经过持续技术攻坚改进,生产规模、生产工艺在国内达领先水平,失效石化催化剂贵金属回收率达98%以上,3年累计处理各类失效石化催化剂2000吨,产出白银300余吨、铂族金属2吨,失效石化催化剂回收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

8.李灶福,男,彝族,大学学历,云南易门人,中共党员,1976年4月出生,1996年10月参加工作。现任易门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高级农艺师。

工作24年,一支从事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主持并参与新品种及新技术的开发研究,科技攻关及综合技术推广应用,新品种选育审定3个,主持实施水稻、玉米、小麦绿色优质高效创建,推广玉米免培土轻简化栽培技术、集约化技术推广应用,组织实施山地食粒豌豆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应用,促进农户增收,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先后发表农业科技论文5篇,荣获农业科技成果奖15项次,连续3年评为玉溪市农业技术推广先进个人,获表彰奖励5次,荣获云南省第五届科技兴乡贡献奖。主要是:1.组织铜厂乡扶贫产业发展。结合气候特征、资源条件,主持或参与产业发展方案制定,菜豌豆、马铃薯等作物示范及联片推广,累计在铜厂乡推广菜豌豆2.18万亩、马铃薯2239亩,在底尼、万宝厂、芭蕉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交易旺季,日交易量农产品超100吨。2.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与良种良法推广。2016年以来,在全县创建高产示范区,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技术培训与现场会,每年培训乡村干部、农业科技人员及农户600余人次;制定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方案并组织实施,累计实施水稻示范5.1万亩,单产加权平均660.2千克,比非示范区1万亩亩产增12.6%。累计实施水稻示范3.85万亩,单产加权平均415.9千克,比非示范区1万亩亩产增15.8%;利用烟后套种、玉米地套种和净种等方式,在全县累计推广山地食粒豌豆长寿仁20.7万亩,总产9473.82万千克,累计新增产值1.38亿元;在全县推广玉米间作、地膜覆盖种植、免培土轻简化栽培等技术,全县累计示范推广玉米集约化技术194.79万亩次,其中:间作24.76万亩次、新增粮761.5万千克,地膜覆盖栽培17.61万亩次、新增粮1974.3万千克,免培土轻简化栽培12.94亩次、节约人工51.76万个,累计新增产值7608.58万元;在大村、老吾组织实施冬季山地食粒豌豆、青蚕豆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在大村每年推广山地食粒豌豆700亩、青蚕豆100亩,助力脱贫攻坚。3.开展良种选育研究。负责小麦区域试验及穿梭育种、优质水稻新品系试验,累计实施84个小麦、40个水稻品系试验,小麦提供省区试验品系15个,选育审定小麦新品种“云麦76”。

9.王国宏,男,汉族,大学学历,云南易门人,中共党员,1970年11月出生,1993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易门县龙泉街道办事处农业农村综合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工作27年,近三年,先后主持冬桃引种、林下(玉米套种)魔芋引种、人工食用菌栽培、特色农业发展等农业产业化项目,相继获得成功,推动龙泉街道的产业扶贫与农业产业化发展。其中:1.2018年11月,在江口社区组织实施冬桃引种栽培,结合实际,编辑《冬桃栽培技术》,江口社区10-13组建档立卡贫困户18户55人种植1340株,其他种植户种植冬桃3000株,目前已进入初果期。2.2018年,在水桥等地推广平菇、茶树菇、金针菇、凤尾菇、金针菇、秀珍菇等人工食用菌栽培,依托易门桥菌香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合作社社员签订购销合同,由社区垫付成本,吸纳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合作社种植基地务工,将10亩菌园交由贫困户自行管理,把净利润20%作为建档立卡户投入人工分红,带动贫困户积极生产,实现稳定增收;2019年全街道推广种植人工食用菌50.32亩+1490平方米,其中羊肚菌29.2亩,平菇21.12亩+492平方米,金针菇598平方米,榆黄菇400平方米;易门桥菌香种植专业合作社从2020年2月11日开始菌种生产,生产菌包20万包,销售3万包,本部试养4万包,菌丝未成熟13万包;现准备原料430吨,二季度计划生产菌包36万包,合作社与农户签订种植协议11户,合作社负责技术指导、产品回收、加工与销售。3.2019年,在易门县龙林农业技术综合管理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魔芋种植,牵头与云南睦群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签订魔芋种植联合推广合作协议,林下(板栗、桃)、玉米地套种试验示范种植魔芋15亩,带动发展40亩,现发展到120亩。4.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化,在做好规划的前提下,全力开展技术指导,三年共推广种植早蚕豆3820亩、豌豆2410亩、洋蓟1737亩、制种玉米3359亩、花卉2015亩、中药材1494亩、藕450亩,县对街道特色农业产业化考核,每年均获满分或加分。5.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编制《易门县龙泉街道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和《龙泉街道龙泉街道藕田生态养殖湿地建设实施方案》,配合县农业农村局完成“油菜新品种玉油1号选育及高效技术集成应用”,2018年获得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配合农业农村局完成“易门县洋葱减肥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2018年获得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2020年洋葱种植已发展到1000多亩;2016年至2018年在水桥、梅营社区实施大麦新品种机播示范样板3片980亩,带动推广6453亩,获得农业农村部丰收奖。工作27年来,累计获得科技推广应用奖9项,发表学术论文8篇。

10.刘勇,男,汉族,大学学历,云南易门人,1975年9月出生,1994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易门县小街乡中心小学校长,一级教师。

工作26年,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和致力青少年科普。工作中坚持“勤学进取、乐于奉献、一丝不苟、矢志不渝”的治学态度,以以人为本、以诚待人、以爱树人的人格魅力影响身边人,是深受同行、学生及家长爱戴的好老师、好校长。担任龙泉小学校长近5年,省市县在龙小召开现各类教学场会10余次、受到各级表彰80多次,个人受到省市县的表彰20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身先士卒,当好疫情防控推进的“指挥员”、防疫知识的“宣传员”、苦干实干的“战斗员”、服务师生的“勤务员”,书写了龙小抗疫路上最动人的故事。主要是:1.当好防控推进“指挥员”。2020年1月26日,接到县教体局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范的紧急通知后,迅速组织学校副校长、教导主任、副主任、各年级年级组长和部分党员教师研究疫情防控工作,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宣传教育、情况摸排、教师学生外出人员防控、后勤保障6个工作组,全面安排、落实县、街道关于疫情防控的各项部署,担起全校教职工及家庭成员、学生及学生家长疫情防控重担,全面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2.当好防疫知识“宣传员”。为让广大师生员工及时了解防控疫情新形势,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放弃正常休息,经常工作至深夜,编写信息,利用微信平台,持续将党中央、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防控疫情的精神、通知要求、知识、技术指南等信息有序推送给全校教职员工、学生及家长;2月22日—4月22日,学校开展了5轮对132名教职工及家庭成员、2352名学生及学生家长的人员流向、未返易门人员、返易居家隔离人员、湖北籍学生、师生风险评估等情况进行摸排统计和疫情防控知识宣传,一人一档,对10位湖北籍学生、19位未返易学生、14位居家隔离学生,每天一一打电话或上门,了解情况、宣传政策,消除家长和孩子的顾虑,鼓励学生居家学习、完成作业。3.当好苦干实干“战斗员”。疫情防控期间,总是把急难任务留给自己,持续坚守抗疫阵地,每天早上7:00就开始收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列日报表进行汇总,早8:00准时向上级报送;为开学复课,带领教职工,精心研究、反复修改,制定一校一策复课方案、应急处置预案、分期分批开学计划,开展教职工、学生出入校线路及错峰入校设计,对照方案、预案进行推演或实地演练,对照方案落实校园内及周边道路环境综合整治、卫生消杀;开学期间,制作示例视频、体温异常处理流程演示视频、工作手册,让师生员工直观明白:如何入校、如何测体温、如何处理体温异常情况,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得到落实,学校4月26日四、五、六年级开学,5月6日一、二、三年级开学至今,开学复课秩序井然,全校师生未出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或感染者。4.当好服务师生“勤务员”。亲自组织每次疫情防控学习培训,实地指挥每次疫情防控演练,每天带头巡视校园、打扫卫生、开展场所卫生消杀、人流疏导,营造了师生人人参与共同防疫抗疫好局面,被师生戏称为:“一只永不停歇、永不喊累、高速旋转的陀螺”。

二、第一届 “最美科技工作者”提名者

1.王万亮,男,彝族,高中学历,云南易门人,1973年7月出生,1995年7月参加工作。现为易门县万兴工贸有限公司和易门元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法人)、易门济世中药材种植专业联合社理事长、易门县中药材种植专业协会会长。

1995年工作,现任易门县万兴工贸有限公司、易门元源林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易门普济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易门济世中药材种植专业联合社理事长,易门县中药材种植专业协会会长,一直致力于依靠科技创新促创业和实用技术的应用与推广。2013年至2019年底,易门元源林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有职固定员工35人、临聘人员58人,先后取得实用新型专利23项,被认定为云南省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农村专业信息示范服务站、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云南省林业产业省级龙头企业、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社员(会员)发展至116个,易门县中药材种植专业协会被评为玉溪市科普先进单位。主要是:1.2013年成立易门元源林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在浦贝彝族乡草箐村租用土地、林地2000亩,建成重楼种植示范基地100亩、滇重楼良种繁育基地50亩、滇黄精良种繁育示范基地10亩、野生菌采摘体验区1000亩,建成实验研发车间、接种车间、组培车间、灭菌车间、清洗车间2000平方、炼苗车间1000平方米、600立方冷库1个、86亩游客休闲钓鱼区;为大力发展林下种养业,先后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玉溪市农业科学院合作,建设中药材实验组培室,不断引进中药材、食用菌、水果等新品种进行研发,先后攻克了中药材种子收集难度大、发芽率低、育苗周期长且种子繁殖的后代性状分化严重等问题,中药材外植体诱导培养技术、组培母本增殖扩繁培养技术和瓶苗生根、驯化、炼苗技术等已逐步成熟,将易门本地紫杆黄精选育为黄精良种,“元源1号滇黄精”地道药材已获得《林木良种证》,现采用组培繁殖技术,有年可为专业合作社、协会的社员(会员)及广大中药材种植户提供黄精、白芨、滇重楼等优质中药材种苗2000-3000万株的能力,公司现已成为种苗供应、技术指导、产品购销、旅游服务一条龙、助推乡村振兴的服务平台。2.2017年与其他四户中药材种植户共同发起,共同出资116.80万元,先后成立易门普济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易门济世中药材种植专业联合社,带领社员自主扩大经营、互通有无,开展产供销服务,扩大中药材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与推广力度,科学种植水平和中药材品质不断提高,中药材种植收入持续增加,合作社凝聚力显著增强、影响力不断扩大,目前已向种植户提供各类良种药苗200多万株,带动社员及周边农户90户、新增中药材种植200多亩。3.2018年10月发起成立易门县中药材种植专业协会,现有单位会员9个、个人会员107个,会员覆盖易门5个乡镇街道,至目前已筹资10万元,为广大会员和中药材种植开展滇黄精、重楼、白芨、天门冬等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育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等培训6期796人次,指导中药材种植户50户4次,接受中药材种植科普参观人员1000多人次

2.史亚琼,女,汉族,大学学历,云南易门人,中共党员,1975年5月出生,1997年9月参加工作。现任易门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工作26年,一直在县中医院从事护理工作,2013年、2016年被省中医药学会中医护理专业委员会特聘为委员,2019年任市中医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市输血专业委员会委员,2020年任市内科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2014年、2020年担任《云南省中医医院护士长工作手册》编委,先后发表《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的因素》《护理记录书写缺陷分析及对策》等论文12篇,参加交流论文9篇;《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辨证施护》《耳穴压籽联合艾灸敷脐疗法改善老年患者功能性便秘的护理效果观察》《“五步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应用》《应用拔罐中药膏联合治疗老年患者输液渗漏的效果分析》课题研究获县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年被省卫生教育科研工会、省卫生厅表彰为省优秀护士,2008年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先进女工工作者,2008年被县中医医院表彰为优秀护理管理者,2012年被县职中表彰为优秀外聘教师,2020年被县妇联表彰为三八红旗手、被玉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表彰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主要是:1.弘扬传统中医事业。2011年以来,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将老年病患者多发病的常规护理、中西医结合专科护理、导管维护等良法等引入,将骨伤科、针推科申报为重点专科,建立PICC护理门诊、中医护理门诊,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区创建、出院患者开展延伸护理服务及健康教育,引入患者和社会参与评价的机制,自费购置《中医疾病护理常规》等系列丛书9本、《护理管理册》28本供科室使用,先后组建医院易经筋静力功法、爱肾操、舌操、呼吸操、中医五行手指操、面部康复保健操等团队,中医特护理技术项目由2012年的2项增加至23项,执行中医护理方案27个,PICC工作填补了我县的空白,60余项便民服务措施有效落地,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覆盖率100%、知晓率达50%,6个病区通过玉溪市优质护理示范病区验收,中医药参与临床治疗的比例大幅提高。2.开展传帮带。制定医院教学与实习计划,在院内采取多媒体理论讲座、远程教育、医疗护理查房、小组讨论、观摩手术等形式进行学习交流、护理人员业务培训;牵头承办玉溪市中医药学会第一期常用中医适宜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培训班,培训护士34名、乡村医生59名;到乡镇街道中心卫生院进行“三基”训练,推广拔火罐、艾灸、穴位贴敷、中药熏洗、耳穴压籽、刮痧中医护理技术;兼职担任易门职业高级中学卫生班护理教研组副组长及授课教师,对8个班级406人5门专业课授课592个学时,指导培训护理人员及实习生600人次。3.开展科普服务。主动参与“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科普中国·中医药百城千校万村行动”,发起“中医护理服务百姓健康助力”科普义诊活动,5次担任初级农村养老护理员培训班教员,多次到铜厂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开展病床巡诊活动,进行用药护理、健康指导、心理疏导、等中医特色护理服务,在咨询、义诊现场广泛发放健康宣传册,提供健康教育处方12种,接受义诊100余人次。4.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疫情来临,主动请战,制定留验对象管理制度、工作流程,设计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及路线,连续90多天奋战在林业局基地、二街、仙源山庄、老公安局留验站4个疫情防控第一线,为医学观察象开展核酸检测、政策宣传、心理疏导、场地消杀等,共护理190余人,用实际行动践行医务工作者的初心使命,践行“南丁格尔誓言”。

3.吴丽琼,女,汉族,大学学历,云南易门人,中共党员,1974年5月出生,1993年8月参加工作。现为浦贝彝族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农科组)高级农艺师。

工作27年,一直扎根彝乡山区,始终以学农爱农的初心和本分,默默服务一线,致力农业科技推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编印马铃薯、菜豌豆、重楼、除虫菊等10多种作物种植技术手册分发给群众,多次出色完成了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交给工作任务,用自己的青春见证了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现一名共产党员、科技工作者的风采。先后撰写农业科技信息、试验、样板方案、科技总结、技术培训资料400余篇,发表科技论文6篇,获省市县科技成果奖14项,先后获得易门县“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主要是:1.水稻选育与推广。1994年刚工作,就吃住铜厂彝族乡西山村委会,开展冷凉山区水稻品种的选育与推广,经过3年的艰辛努力,水稻“武凉41”选育成功,单产增三成,并在全县冷凉水稻种植区推广,为冷凉山区村民解决温饱、奔小康起到了积极作用。2.季节蔬菜试种与推广。2001年,在铜厂彝族乡高海拔地区试种山地反季大白菜,不顾嗷嗷待哺的孩子,深入群众家中,下到田间地头,开展试验示范指导,200亩反季节大白菜种植获得成功,开启了我县高海拔地区夏秋蔬菜种植先河,打开了山区群众的增收渠道,目前反季节大白菜种植在易门高海拔地区已普遍。3.菜豌豆试种与推广。2007年,在铜厂彝族乡里士村委会小黒山进行100亩菜豌豆试种,经过不断总结,摸索出“烤烟//豌豆”种植模式,到2016年全乡菜豌豆种植达1.1万亩,实现群众人均增收5281.8元、户均增收17539元良好的经济效益。4.春洋芋种植推广。2008年,在铜厂彝族乡芭蕉村委会推广春洋芋种植,通过逐户拉家常推广,当年户达到322户,面积705.3亩,2010年推广至1881亩,目前,芭蕉村春洋芋无公害农产品已获产地认证,当地已成为我县最有特色的一村一品示范区。5.致力产业扶贫。2017年调至浦贝彝族乡农业中心,为加快产业脱贫项目实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农业中心老同志的带领下,时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学用结合,升业务知识,自已摸索制作电脑课件,深入全乡村村寨寨,参与实用科技培训、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脱贫攻坚、农残检测,随时接受群众咨询,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给群众,推动浦贝产业化发展。

4.徐阳,男,汉族,大专学历,云南澄江人,中共党员,1966年8月出生,1987年1月参加工作。现任易门县畜牧水产站副站长,高级兽医师。

工作33年,一直奋战在动物防疫工作一线,参与或负责拟定全县动物疫病防控实施方案,带头或组织落实各项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先后开展理论授课和实际操作培训200多期、2.4万余人次,通过电话、来访等形式开展技术咨询2.1万余人次,先后荣获云南省科技兴牧先进个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技术研究一等奖、生猪重大疫病免疫技术探索与推广二等奖等表彰奖励20余项次。主要是:1.1988年至1993年,主持完成易门县种猪场、种猪精液统一供应站建设,负责新品种猪引进、培育、生产、推广和人工授精技术试验、推广等工作,全县生猪新品种的覆盖面达80%以上。2.1998年至2018年,负责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工作,完成全县动物疫病冷链体系、兽医实验室诊断、防疫体系等项目建设;负责制定全县口蹄疫、禽流感、小反刍兽疫、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计划及实施方案,指导全县落实技术培训、免疫接种、驱虫保健、疫病监测、疫病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置、检疫监管等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畜禽疫病得到有效控制,畜禽疫病死亡率大幅度下降。3.过与农函大、科协、农广校、组织部、妇联、残联等部门联动,多渠道开展科技培训,提高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素质、畜禽养殖农户技术。4.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按县局的统一安排,及时带领单位技术员赶赴六街旧县三家村、龙泉江口大谷厂、韩所下龚家营、六街茶树村东、龙泉农贸市场、宏泰市场、易兴商场等畜禽养殖场、家禽宰杀经营场所、活禽交易市场,开展样品采集各类样品828份,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病死畜禽剖检、现场快速检测、样品送检,对相关场所进行清洁消杀,完成禽流感免疫291万羽,牲畜口蹄疫免疫18.7万头,小反刍兽疫免疫1.83万只,猪瘟、猪蓝耳免疫12.3万头,严控高致病性禽流感、非洲猪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及时消除隐患,主动为养殖户办理畜禽调运“检验报告书”,确保家禽、仔猪及时对外销售,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畜产品供应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5.郭占伟,男,白族,大学学历,云南云龙人,1972年5月出生,1995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云南海沣药业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药物研发工程师、执业药师。

工作25年,一直从事化工、生物科技的研发、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应用,对植化提取分离、药物合成、化合物结构改变与修饰实践经验丰富,先后在云南汉德、北京怡禾生物、云南海沣药业工作,特别是在云南海沣药业工作的4年间,致力于生产工艺优化,产品质量明显提升,“岩鹿乳康胶囊”被评为云南省名牌产品,2016年至2019年,工业产值从5279万元增至12735万元,税收从823万元增至1291万元,从业人员从90人增至150人,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先后被授权的发明专利3项,进入审查的4项。主要是:1.在云南汉德公司工作期间,完成了从红豆杉枝叶中提取紫杉醇的生产工艺,是国内属第一家,改变了抗癌药物紫杉醇从红豆杉树皮中提取的历史,解决紫杉醇制药的原料问题;完成了10-DAT合成紫杉醇、10-去乙酰七木糖基紫杉醇转化为紫杉醇、草乌提取草乌甲素、雪上一枝蒿提取雪上一枝蒿甲素、喜树种子提取喜树碱5个生产工艺,先后获得工业半合成多西紫杉醇的方法、13-乙酰基-9-羟基巴卡停Ⅲ的提取分离方法2项专利。2.在北京怡禾生物工程公司工作期间,对紫杉醇生产工艺进行重大改进,采用正相、反相相结合生产工艺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完成了巴卡亭Ⅲ、10-去乙酰七差向紫杉醇、七差向紫杉醇、10-DAT、10-DAB、三尖杉磷碱、七木糖基紫杉醇、10-去乙酰七木糖基紫杉醇等多项分离工艺;完成从茶多酚中分离EGCG、从烟叶浸膏中提取茄尼醇、八角中提取莽草酸、抗癌药物JS-38合成等工艺,申请用可再生资源提取药用紫杉醇及其衍生物专利。3.在云南海沣药业有限公司工作期间,对黄藤素生产工艺进行优化,黄藤素产品含量从90%提高到95%以上,得率从40%左右提高到60%以上,生产工艺已申请专利。开发了一种利用黄藤素生产盐析废弃液制备黄藤素的方法,对黄藤素盐析母液中30%左右的黄藤素和药根碱残留进行回收,黄藤素得率达90%以上,方法已申请专利,正处实质审查阶段;对小柴胡颗粒的生产工艺进行优化,小柴胡颗粒中黄芩苷含量在32mg以上,远高国家标准20mg;对灯台叶中的主要有效成分鸭脚树叶碱的提取、稳定性进行研究,制定更加规范的分离提纯方法,提高灯台颗粒的质量和疗效,一种鸭脚树叶碱的提取分离方法已申请专利,正处实质审查阶段;对虎杖叶进行深入研究,对虎杖叶中的主要有效成分虎杖苷进行分离提纯,制定虎杖叶的指纹图谱,用指纹图谱来进行生产控制,一种虎杖苷的提取分离方法已申请专利,正处实质审查阶段;在丽江实验基地摸索岩陀野生药材的种植和驯化,一种岩陀和玉米套种方法已申请专利,正处实质审查阶段;目前,正对几种中药材有效成分进行目标确定,开展分离和富集,研发新药品或注射剂。4.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许多用于预防和治疗的药品出现短缺,海沣药业生产的小柴胡颗粒断供,作为生产部经理,大年初三就回厂,一呆就35天,按应急处置方案组织疫情防控和恢复生产,2月共生产小柴胡颗粒600万盒。

对以上拟表彰人员情况,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若有异议,可通过书信、电子邮件、电话向易门县科学技术协会反映,自公示之日起,在5个工作日内若无异议,易门县科学技术协会将按照相关程序发文进行表彰。

监督电话:0877—4961287;

电子邮箱:ymxkx612@126.com。

易门县科学技术协会

2021年5月20日

  • 主办:玉溪市科学技术协会    制作:玉溪网
  •   备案号:滇ICP备09007698号-1
  •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