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科学技术协会网欢迎您!!!
您当前位置: 华宁 >> 最新动态
非遗科普 | 五三腔
2022-06-07 15:14:36

微信图片_20220607150845(1)

彝族五三腔是滇南彝族四大声腔(五三腔、山药腔、海菜腔、四腔)之一,因乐段结构由五个腔口演唱三句唱词(其中有一句空腔词)而得名。由于音调较为高亢,也称“高腔”、“挣命腔”,主要流传于华宁县的彝族地区及邻近的通海县里山乡、建水县利民乡等地的彝族村寨。

五三腔是在滇南彝族“吃火草烟”的习俗活动中逐步形成发展的。演唱完整的一套五三腔,需要经过“拘腔(首腔)”、“四六句”、“曲子”、“落腔”、“白话”五个部分才算完成。各部分又夹有舍腔、空腔等腔型。“曲子”是核心部分,“曲子”有“大曲(正曲)”、“小曲”、“对旧杂曲”等类型。“白话”有“对口白话”、“款白话”等。演唱形式有领唱、对唱、合唱(齐唱)、说唱等。演唱技法为真假嗓结合、大声、轻声、哼鸣等,演唱以汉语为主,含有少量的彝语。常见的主要伴奏乐器有弦子(也称四弦、月琴)、树叶等。

五三腔曲调音域宽广,旋律起伏跌宕,时而高亢明亮,铿然有声;时而绵绵细语、细腻柔肠。唱词内容极为丰富、广泛,主要表现为男女恋情、礼仪、接人特物等。唱词朴素自然,富于情趣,风趣横生,韵味无穷。

  • 主办:玉溪市科学技术协会    制作:玉溪网
  •   备案号:滇ICP备09007698号-1
  •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