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科学技术协会网欢迎您!!!
您当前位置: 创先争优
2021年玉溪市“最美科技工作者”——杨云光
2021-10-21 20:31:44

农技推广战线上的“老黄牛”

记玉溪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 杨云光

杨云光,男,汉族,现年55岁,中共党员,玉溪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农业推广研究员。1988年,杨云光同志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本科毕业,被分配到玉溪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1996年调入玉溪市经济作物工作站,2019年机构改革,玉溪市经济作物工作站更名为玉溪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站。杨云光2009年任副站长并主持工作,后任站长至今,负责全市经济作物管理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12年,为玉溪市烟、菜、花、果、药等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入选玉溪市中青年学科技术带头人、市委联系专家、玉溪市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兼任玉溪市农学会副理事长。

33年的农业技术推广,杨云光从毛头小伙到专业人才,从学科带头人到农业技术推广领军人物,一步一个脚印,跋山涉水,走村串寨普及科技知识,深入田间地头推广农业技术,驻村蹲点创建示范样板,手把手教会农民科学种田,实打实促进农民增收。在农业科技推广这条僻静且不平坦路上,发扬求实创新、协同奉献的科学精神,践行“吃大苦、耐大劳、勇创新、乐奉献”的农业人精神,在广袤农村希望的田野上辛勤耕耘,广布科技之花,遍结累累硕果,堪称玉溪农技推广战线上的“老黄牛”,是农业科技工作者学习和追赶的标兵。他先后获科技成果奖励36项次,发表论文50多篇,获优秀论文奖15篇,获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12次。尤其是近五年,杨站长潜心致力于玉溪水果、蔬菜等主要经济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积极承担各级农业技术推广研究课题22项,获科技成果奖励13项次,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论文12篇,5篇获优秀论文奖。

把科技写在广袤的大地上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办公室在田间地头,下乡蹲点是农技推广工作的常态,特别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农业部门工作的新农人,上班第一课就是驻村蹲点,杨云光也不例外,参加工作的第一天就去驻村蹲点。1988-2005年的18年中,他先后到峨山、新平、易门、澄江、通海、江川等地驻村蹲点14年,用人生最壮美青春年华,把农业科技写在广袤的大地上,把困难和艰辛藏在心里,抛在云里,诠释着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老黄牛”精神,“背着孩子去蹲点”就是杨云光当年的“创举”。那是1992年,杨云光在峨山高平蹲点创建“玉米高产示范样板”,妻子生病带不了孩子,家里虽然请了保姆,可刚满周岁的儿子还是让他放不下,“示范样板”的试验不能耽误,试验数据调查时间不等人,怎么办?如果向单位反映困难,单位应该会理解,派人接替他的工作,但杨云光没有把困难上交,而是背着儿子,提着奶瓶走进高产创建的玉米地继续工作。孩子乖的时候就把他放在田埂边的地沟里自己玩会儿,孩子不乖的时候就背着继续干活。有一天领导来田间检查工作,看见杨云光背着孩子在玉米地搞调查,很是吃惊,了解情况后感慨地给他竖起大拇指,为我们农技推广战线有这样敬业的后生感到非常欣慰。

岁月匆匆,时光荏苒,杨云光当年创建农作物示范样板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措施早已被广大农民群众普遍接受广泛应用,创建的规范化水果示范种植基地依然硕果累累,经济效益和示范作用仍然很好。如江川侯家沟大平地优质梨示范基地,就是杨云光和他的同事们驻村蹲点创建的玉溪市第一个标准化优质梨示范基地,为玉溪乃至滇中地区标准化果园建设提供了较好的学习样板和教学实训基地,直到今天还有许多农民学员和果树种植大户慕名前来参观学习。

把责任扛在坚实的肩膀上

在农业科技战线工作30多年里,不管在哪个单位,无论在什么岗位,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开拓进取、勇挑重担是杨云光一贯的工作态度和作风。特别是走上领导岗位的12年,更是把责任扛在的肩上,主动作为,脚踏实地,积极承担课题研究,近年主持和参与农技推广项目,其中不乏重大项目。为农业科技推广、农业提质增效、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主持“中央财政重大农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玉溪市优质芒果高效示范园建设”项目。针对元江芒果生产存在品种多乱杂、技术研究滞后、栽培管理粗放等实际问题,通过引进优良芒果新品种进行试验,筛选出适销对路的台农1号、金凤凰、帕拉英达和凯特4个早、中、晚熟良种,提出元江干热河谷地区芒果高接换种的品种及关键技术,在同类研究中达省内领先水平。推广芒果品种改良及高接换种配套技术,辐射带动元江县芒果品种更新换代,推动芒果产业发展壮大,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增加农民增收。

主持“玉溪市反季节苦瓜栽培技术研究”项目。针对漠沙苦瓜生产出现严重衰退现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苦瓜新品种引进试验、栽培制度改革、嫁接苗应用、标准化生产、示范推广等工作。项目选育出两个苦瓜新品系并应用于生产,实现苦瓜种子的本土化生产,减低生产用种成本;采用苦瓜嫁接育苗技术有效控制重大土传病害的发生,解决了当地苦瓜产业面临全面萎缩的问题,确保“漠沙苦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主持“水果新品种引进与栽培技术研究”项目。围绕水果品种结构调整,负责柑桔、芒果、葡萄、桃等水果新品种引进、新技术研发,同时开展无病毒苗木繁育基地建设、低产果园改造、高接换种技术推广、标准园创建等,有效促进了我市水果产业强势发展,水果产值逐年增加,水果成为带动我市农民增收致富的靓丽产业。

参与组织 “葡萄集约化栽培技术研究”,制定《红塔区葡萄种植综合标准》,有效带动红塔区鲜食葡萄产业快速发展。参与“玉溪有机烟叶基地非烟作物有机生产体系研究”,成功实现有机烟叶认证转换,所产烟叶和非烟作物达到有机食品认证标准。实施“玉溪三湖流域花椰菜标准化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集成《玉溪市外销型花椰菜标准化技术规程》,推广工厂化育苗、平衡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三年累计推广面积达45.32万亩,新增总产量10.40万吨,新增总产值21991.42万元,新增纯收益 21241.32 万元。

把精力放在特色农业产业上

烟、菜、花、果、药、畜是玉溪的六大特色农业产业,其中,菜、花、果、药都是经济作物,而且是玉溪农业农村经济的主要来源和增长点,也是杨云光所在单位的工作重点。工作点多面广任务重,时而还有玉溪急难任务,杨云光的主要精力就放在这些特色产业上,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为玉溪蔬菜、水果等产业走在全省前列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几年来,先后组织开展蔬菜新品种引进试验100多个,在全市建成110万亩外销型蔬菜生产基地,推广工程化育苗、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生产技术,实现蔬菜产品周年供应,为保障全国蔬菜均衡供应发挥重要作用。2020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140.5万亩,产量343.3万吨,实现蔬菜产值达90.28亿元,蔬菜成为我市种植业中的第一大产业。引进试验柑桔、芒果、葡萄、桃、蓝莓等水果新品种60多个,筛选适合本地栽培的优良品种;开展高接换种、增施有机肥、节水灌溉、果园间套种、绿色防控、果实套袋等技术推广,有力推进我市水果产业快速发展,全市水果面积达101.6万亩,产量111.3万吨,实现水果产值达55.2亿元,“华宁柑桔”“新平褚橙”“元江芒果”等知名品牌享誉全国。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了真实反映玉溪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生产发展状况,有效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困难问题,杨云光及其工作团队深入基层搞调查,走进果园搞研究,主持开展蔬菜、水果、花卉等专题调研12个,形成调研报告提交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其中,柑桔、蓝莓、蔬菜、花卉等调研报告引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挥了一个科技工作者建言献策,促进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如2019年与市人大共同完成的玉溪市柑桔产业规划发展及种植加工情况调研报告,市委市政府看后非常重视,到农业部门和相关县调研后,决定成了专门机构——“玉溪市柑桔科学发展中心”,以加挂牌子的方式设置在玉溪市农业科学院,核定编制6人,专门负责柑桔技术研究工作,为玉溪柑桔产业做大做强,提质增效提供技术和组织保障。负责和参与编写制定全市蔬菜、水果、花卉、中药材等产业发展规划8个,制定冰糖橙、荔枝、芒果、蓝莓、葡萄、草莓、甘蔗、玫瑰、苦瓜、荷藕、小米辣等技术标准或生产技术规程10多个;指导各县区规划设计、区域布局、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等,有效提高了全市水果、蔬菜等特色作物生产基地的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水平。

把公益记在奉献的心坎上

杨云光同志勤奋好学、积极进取。作为农技推广领军人才,他时刻不忘学习提高,不仅自己主动学习,还感染和带动身边的同志一起通过“学习强国”、“中国农技推广”、“科普中国”、“农科讲堂”等网络学习平台,学政治理论,学专业技术,政治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技术与时代前沿同步。在市直农业系统265人的“学习强国”群,杨云光总积分37000余分,排名第二,他们单位有4人进入前15名,集体平均排名第一。

杨云光同志非常注重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近五年,他深入田间地头,走进果园菜园,开展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科学思想,组织各类培训 80多期受训人员6800人次。2020年,应新平县科协邀请,在市科协的指导下,由杨云光、王树明、杨绍聪三位专家领衔,在新平县古城街道组建了一个由9位市县专家组成的专家工作站,重点指导他拉村蔬菜技术和产业生产发展,年内举办绿色蔬菜种植技术、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蔬菜施肥技术三个专题技术培训1期120人,多次进行技术指导。

杨云光同志热心公益、乐于奉献。玉溪市园艺学会是由农业、供销和林业三个部门联合建立的公益性社团,这种跨部门学会对秘书长的协调能力和奉献精神要求较高,而杨云光在园艺学会秘书长岗位上一干就是12年,2010年学会换届被推选为理事长,为玉溪园艺事业默默奉献了18年,所付出的心血常人难以想象和接受。2018年,玉溪市农学会换届,杨云光被选举为副理事长,他不仅积极协助理事长搞好学会管理,还主动申请承担市科协学会资助的调研课题、学术交流、技术培训、科普宣传等活动,为公益性的玉溪市农学会奉献满腔热血和精力,不愧为农技推广战线上的“老黄牛”。

  • 主办:玉溪市科学技术协会    制作:玉溪网
  •   备案号:滇ICP备09007698号-1
  •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040号